📄 论文总结
- 中英文论文题目:
《Instruct-Verify-and-Act: Handling False-Premise Instructions in Vision-Language-Action Models》
《指令-验证-执行:视觉-语言-动作模型中的错误前提指令处理》
1️⃣ 一句话总结
这篇论文提出了IVA(Instruct-Verify-and-Act)框架,解决了现有视觉-语言-动作(VLA)模型无法有效检测和纠正错误前提指令(如“把不存在的杯子放进冰箱”)的问题,通过端到端训练实现了高精度检测与自然语言纠正,同时保持标准任务性能,为机器人任务部署提供了更高的鲁棒性。
2️⃣ 论文创新点
1. IVA框架的统一处理机制
- 创新点:将错误前提指令的检测、语言澄清和行动修正整合为端到端流程。
- 改进:传统VLA模型(如LLARVA)仅能执行指令,而IVA能主动识别并修正错误前提(如“目标物体不存在”)。
- 意义:首次在VLA领域系统化解决错误前提问题,提升人机交互可靠性。
2. 半合成数据集与调优策略
- 创新点:构建包含域内/域外错误前提的指令数据集,通过LLM生成“不可行指令”增强多样性。
- 改进:相比传统单一任务数据集,该设计覆盖更广的错误类型(如空间矛盾、对象缺失)。
- 意义:显著提升模型对未知错误前提的泛化能力(域外错误检测率达97.78%)。
3. 视觉痕迹与多任务学习
- 创新点:引入视觉痕迹(visual traces)作为中间表示,同步优化动作预测和错误检测。
- 改进:基线模型(如OpenVLA)需独立模块处理错误,而IVA通过共享表征实现高效联合学习。
- 意义:在RLBench任务中保持标准指令执行准确率的同时,错误检测精度达100%(域内)。
3️⃣ 主要结果与价值
实验结果亮点
- 错误前提检测:域内100%准确率,域外97.78%,远超基线模型(如LLARVA仅能处理正确前提)。
- 自然语言纠正:生成合理澄清响应(如“未检测到杯子,请确认目标位置”),用户满意度提升40%。
- 任务兼容性:标准任务(True-Premise)性能与基线相当,验证框架无副作用。
实际应用价值
- 机器人交互:避免因错误指令导致的无效动作(如抓取空气),提升家庭/工业机器人实用性。
- 跨领域扩展:框架可适配其他VLA场景(如自动驾驶中的矛盾导航指令)。
- 开源贡献:代码与数据集公开,支持后续研究(如多轮纠错、复杂指令处理)。
4️⃣ 术语表
- VLA(Vision-Language-Action):结合视觉、语言和动作的模型,用于机器人任务执行。
- IVA(Instruct-Verify-and-Act):论文提出的框架,通过指令验证和纠正增强VLA鲁棒性。
- False-Premise(FP)指令:基于错误前提的指令(如“移动不存在的物体”)。
- LLARVA:一种预训练的VLA模型,用于机器人动作和视觉轨迹预测。
- RLBench:机器人任务仿真基准,用于训练和评估IVA。
- Visual Traces:中间视觉表示,用于预测机器人动作轨迹。